目前分類:禪宗文章 (6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過去有很多高僧大德,往往一次靜坐入定都是幾日之類甚至到七天,但這幾天體內的消耗與大腦運作,是怎樣的情形?

 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從小我們都是在靠著各種人的意見過日子,很少自己去下決定,依賴著父母,師長,朋友等等,或許在舉棋不定的時候,或者在徬徨無助的時候,很多時候都在等著 別人來幫你做決定,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,我們也會成為晚輩的尊長,別人的朋友,孩子的父母,但年輕時,都在別人的羽翼下長大,甚麼時候輪到自己下決定? 於是長大後,換我們自己要做的時候,才發覺整體思維的欠缺,也往往容易下錯決定,於是金錢損失,朋友離去.....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筆者的小小咖啡店裡,生意算是差強人意,但主要的用途,只是用來教授學生,雖然在這開業的兩年裡,因為有很多各教的法師與高手來參訪,如果要用來傳授經 ,是非常難的,所以大多都是利用客人離去與夜間授課,教導的方式非常片段,沒有任何系統可言,只有主題式的講解心經,金剛經與楞嚴經,這三部禪宗的經 .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實無一法與人,只是幫學人脫去執著的外衣,讓學人能頓見本性,這是以無為法,當然也就算是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法,但觀察學人的個性與修行障難何在,這是在禪宗裡面要學的,敏銳的觀察力,又稱為妙觀察智. 但要前知後知,這部份的訓練比較不容易,因為要觀察長遠的日子,所以還會有許多術算的部份,這部份就無法取巧,要練習多年,才有相當的水平.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很多人的認知裡,什麼是禪? 有的認為是靜態,有的認為是動態,最淺顯的就是打坐,靜坐講成是坐禪,不然就是古代禪行者的挑柴擔水,認為那是動態的禪,但外道也靜坐,柴夫也挑柴做些苦力的工作,但差別是什麼?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味覺也是一種修法的方式,如果你根本無法去用大腦觀想,用你的心念咒,念佛,或許楞嚴25圓通裡的以味覺修行的道理,也可以去研究看看,至少筆者天天在做咖啡的時候,去思索說,要研發出現代人能接受的修行方式中,能夠在六根當中,以六塵為修,但仍然需要一些介紹味覺的口味資料,以下是引用其它作者的文章: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曾經有學生去請問過廣欽老和尚,說心經最重要的是什麼? 廣老只說"觀自在",這是筆者在十幾年前看過廣老的傳記文章,後來慢慢去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,後來也看過原來的梵文翻譯是觀世自在,這是唐朝翻譯經典的時候,要避開唐太宗李世民的諱,所以翻譯的不周全,後來去玩味這十餘年的修行裡,雖然修行的課題相當多,有的也相當難,有的甚至精神肉體上也是飽受折磨,甚至多次的人生挫敗,慢慢的去體會這世間的,自身的各種人生課題,無論學了什麼,完成了什麼,失敗了什麼,都去看看自己是否自在,是否在這場人生的歷程,自己又多學到什麼了.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最近筆者的咖啡館,陸續遇到幾位天才型的行者來求助,從言談的對話中,發覺對方有言語不便,甚至完全沒有順序與章法,講話也毫無組織,有的甚至有憂鬱症的傾向與病徵,這些行者都有創新的天份與才能,但也是屬於右腦重度思考的天才,對此種求助,筆者的建議是要建立邏輯的次序與能力,平抑右腦重度使用的困 擾.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古代有許多種教學方式,但只憑藉讀經講經的方式,在筆者的認為,這是屬於左腦的邏輯解析,用連貫與分門別類的方式,逐一建立一個體系的教法,當然這在培養經師來說,建立一套完整的學說根據,即使是有人來踢館辯論,也是能輕鬆的應付.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所有宇宙萬事萬物,都是因緣法所生,包含我們個體,也是因緣法,從父母,祖父母...,因是想要,欲望,緣是遇合,祖(因)會生父(果),父(果又產生因)會生子(果),子會生孫....這眾因多緣,才創造了這整個的器世界.這是從內向外看,從內觀來說,就是十二因緣,無明緣行,行緣識,識緣名色,名色緣六入,六入緣觸,觸緣受,受緣愛欲,愛欲緣取,取緣有,有緣生,生緣老死....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一天,當有咖啡客人問起何謂禪宗時,筆者輕輕舉起咖啡杯,這兩杯同時煮好的咖啡,它的味道,是酸甜甘醇,香苦回甘....,這種種的滋味,只有你 知我知,但如果向其他人敘述,一杯咖啡裡面少說有百種滋味,具有各種面與相(有相),所有的解釋都不足以概括說明,所以任何解釋都是錯,只有喝了這杯同樣 的咖啡,才能夠清楚的知道,那是何種滋味.....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佛理的修行之中,三藏十二部只是在述說同樣的義理,在這些之中,或深或淺,講述的對象有許多不同與差異,但其理則一,佛陀在世說法49年,內中只是述說在菩提樹下,夜睹明星的一悟,從這個中心思想裡,不斷的因對象差異,而講述佛理,所以現代學佛者,面對浩瀚的佛經,即使是不斷的閱讀,三年的讀經生涯,是絕對免不了的事,但現代人的時光有限,已經很難有這樣長的時間,不事生產,只在閉關讀經而已.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阿賴耶識和真如的關係
真如是所顯法而非實體法,祂顯現第八阿賴耶識的真實有和如如不動性,比喻玻璃的透明性和非透明性都是因玻璃體顯現出來的,也就是說離開了玻璃體就沒有被顯現的透明性和非透明性了.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:在下的想法: 聽悟佛法時,別無他想,虔誠相信,本師所說,無有質疑~  是以這般 "心境",來聽悟佛法嗎??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禪宗講參話頭,向上一著.為什麼講"向上一著",不講向下一著呢? 這是有道理的.  淨土宗念阿彌陀佛,怎麼念呢? 以第六意識用功,用嘴巴念出來,從耳朵聽進去,是在心的念頭當中用功. 而禪宗向上一著的用功方式,是問自己:"在沒有念阿彌陀佛以前,這個念頭從那裡來? 會念阿彌陀佛的是誰?" 直探尋心性的本源.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佛學上的'轉'字,有轉生,轉變,轉易,轉現,轉進,轉上,他的定義,始終不能容易完全明白,不過,當你發現忽然某一現象活動轉為劇烈的時候,一定會轉入新的情況,或是某一現象活動減低的時候,你就會感覺到此種轉動減速,終將停止,有時你去撥轉一下,也許繼續轉為劇烈,也許只動半下,就此卡住,這些現象,在你的身旁,俯拾皆是,只要你肯觀察,幾乎多處皆有.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臨濟義玄禪師(禪門臨濟宗祖師),往往語出驚人,相當麻辣的斷惑語句,雖歷千年,仍舊發人深省,禪宗是悟後起修,並非無密法與人,但循祖師言語,往往在修行上有所困惑時,聞言可解,修行上自可一日千里,入三世一切法界,不受人惑....宏志註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修行止觀門。所言止者。謂止一切境界相。隨順奢摩他觀義故。所言觀者。謂分別因緣生滅相。隨順毘舍那義故。云何隨順。以此二義漸漸修習不相捨離雙現前故。若修止者。住於靜處端坐正意。不依氣不依形色。不依於空不依地水火風。乃至不依見聞覺知。一切諸想隨念皆除。亦遣"除"想。以一切本來無。念念不生,念念不滅。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後以心除心。心若馳散。即當攝來住於正念。是正念者。當知唯心無外境界。既復此心亦無自相。念念不可得。若從坐起去來進止有所作。一切時常念方便隨順觀察。久習熟其心得住。以心住故漸漸猛利。隨順得入。深伏煩惱,信心增長,速成不退。唯除疑惑不信,誹謗重罪,業障我慢懈怠。如是等人所不能入。


宏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4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